大角咀榆樹街1號的宏業工業大廈2樓全層

應如何選擇原廠改裝,只是單純加包圍?

所謂「包圍」,分為前後大包圍和小包圍,側裙,尾翼等。「大包圍」就是整體保險槓,而小包圍則是安裝在保險槓上的部件,類似鴨唇或鏟風板狀。過去的包圍都是附於原裝保險槓上,可以達致美觀、加大下壓力及減少風阻的作用。

blog%20pic/Screenshot%202020-04-24%20at%209.25.18%20AM.png

當然,「包圍」只是「Options」(則原廠改裝)的一種,亦有不少車中的零件可依車主所需而選擇改動,但不論是車身「包圍」、車輛駕駛零件,甚至是車中的垃圾桶、廁紙盒都可以選擇,不過市場上其實除了原廠改裝外,更有不少街外副廠自行配置的選擇提供,但兩者有何差別,而就包圍而言,除了外型改變外,又有甚麼功能呢?下文將用PRIUS為例,再加以詳述。

Options所需因人而異 相宜與否應自行考慮

就「包圍」改裝而言,其實有不少的車款亦可以選擇此類原廠改裝,以豐田為例,除PRIUS外如:Alphard、AQUA PRIUS C等車款其實都可以加配「包圍」。

而PRIUS的改裝又可以有數款選擇,就如當年Toyota在第三代Prius推出市場後,便馬上提供一系列改裝部件。除原廠的兩款option包圍,還有TRD(Toyota Racing Development,豐田賽車開發部門) 包圍、避震及17吋TF4輪圈;更有Modellista版本(坊間俗稱蒙羅麗莎),包括有賽車化擾流設計的頭尾泵把及側裙腳、大型藍色鬼面罩,連原廠色噴油索價約2.4萬,另外還有大至18吋的9柱式輪圈及可將車身前後分別降低20mm及10mm的彈弓等,不過大部分都不影響耗油量,只是志在提高操控樂趣。

blog%20pic/Osaka_Auto_Messe_2018_(331)_-_Toyota_ALPHARD_MODELLISTA_AERO_KIT_for_AERO_BODY.jpg

而現行最新款,代號XW50的Prius剛推出後,TRD在原廠技術資源的協助下,立即發表小改款車型空力套件,以及多款新車專屬的改裝零配件。為小改款Prius設計了Aggressive Style與Extreme Style兩款不同風格的空力套件,以供車主更多選擇。

Aggressive Style空力套件(Aero Kit)呈現出激進的視覺風格,在車身高度未變動的情況下,藉由空力套件向下方延伸,造就出低重心的視覺感。套件包含了前下擾流、後下擾流、側裙、尾廂擾流、車頂擾流、車頂側擾流與水箱罩飾板等,外觀零件皆使用PPE材質製造。類似賽車造型的前下擾流,下方兩側嵌入LED日間行車燈,離地高度比原廠車要低了17mm。

後下擾流提供兩種款式,離地高度比原廠車低41mm,一款主要對應原廠隱藏式排氣管,另一款則是搭配TRD為小改款Prius所設計的中置雙出排氣管。排氣管使用不鏽鋼材質製造,中段口徑51mm,尾管出口的口徑76mm,尾管離地高度比原車降低13mm。TRD又為新款Prius設計了尾廂擾流板以及車頂擾流,比較特別的是,車頂擾流部份增加了兩側的擾流部件,根據TRD所述,主要是為了強化車頂兩側氣流的穩定性。

另一款,稱為Aero Dynamics Style的空力套件,整體設計並沒有像Aggressive Style款式來得誇張,主要是希望在增加車輛運動視覺感的前提下,又能夠有效提升空氣動力效能。這款套件主要包含了前下擾流、側裙、後下擾流、尾廂擾流、車頂擾流、車頂側擾流、後視鏡擾流護蓋與前保桿兩側擾流鰭片。所有套件仍使用PPE材質製造,其中的側裙、尾廂擾流、車頂擾流與車頂側擾流部份是與前述的Aggressive Style套件共用,前下擾流離地高比原廠車降低29mm,後下擾流離地高度則降低8mm。Aero Dynamics Style款式套件比較特別,在前保險桿兩側進氣口的外側,設計了擾流鰭片,TRD聲稱設計有助於車輛高速行駛時車頭的穩定性。此外,後視鏡護蓋除了裝飾效果之外,也兼具導流效能,有望能提升車側氣流的穩定性。

blog%20pic/2019-toyota-prius-by-trd.jpg

由此可見,其實Options對行車時之氣流穩定有一定影響,從此可以增加車主的駕駛樂趣,故此是否值得,確實因人而異,畢竟每人駕駛所追求的都並不一樣。至於,原廠和副廠甚至是淘寶貨的分別,其實就正正在於價錢和配合程度,原廠較貴,但和汽車一定配合,可以達致其聲稱效果,但副廠及淘寶貨雖然便宜,但未必完全配合車輛,效果亦未必最佳。

如需更詳盡資料,歡迎Facebook Inbox查詢:「科進汽車有限公司」,又或玉步「九龍大角咀榆樹街1號宏業工業大廈2樓」直接查詢,臨時會再作詳盡介紹。